2018在轉眼間結束了,在這一年中台灣的衝浪界中已經有了許多改變。不論是協會的改組抑或是優先權制度的引進,都讓台灣的賽事更加完善。同時賽事的進步也會讓台灣的衝浪選手更加能夠透過賽事吸取實際比賽時的經驗,在一場場的比賽中成長。

中華民國衝浪運動協會(以下簡稱CTSA)和台灣海洋休閒運動協會(以下簡稱T.O.R.S.A.)並列台灣兩大衝浪協會,而CTSA所舉辦的分齡積分賽更是參與國際衝浪協會(以下簡稱ISA)世界級賽事的遴選參考。
而2018年度CTSA所舉辦的賽事分別為春季分齡、秋季分齡和冬季分齡衝浪賽,這三場賽事的積分和月底舉辦的春季分齡賽積分加總將決定今年(2019)出賽ISA的長短板選手。

年輕生力軍崛起,台灣衝浪正式成為青少年的天下
長江後浪推前浪,此刻正是台灣衝浪世代交替的重要時刻。幾位極具潛力的年輕浪人不但在短板上有相當令人驚豔的好成績,近年更是連長板賽事的凸台都屢屢見到青少年選手的身影。


2018年的CTSA總積分短板組由冠軍至殿軍分別為潘海心、郭恆良、韓宗霖和陳聖福。除了Gugu郭恆良是短板老將之外,其他三位皆為年輕選手。長板積分的冠軍至殿軍則是由潘海心、鄭仲華、周國勝及韓宗軒分別拿下。其中潘海心和韓宗軒為年輕選手。

近幾年潘海心、陳聖福、韓宗軒、杜諾亞、邱晉豪還有女子潘美心等皆是備受矚目的青少年浪人。CTSA也坦言,這些青少年在未來也將成為台灣衝浪的主力。但這些青少年成為主力之後,也將有其他的擔憂隨之而來。

冷門運動項目,青年人才短缺
衝浪是冷門的運動已是眾所皆知的事,這更讓台灣的年輕浪人出現斷層。在潘海心等人正式步入正軌的同時,台灣的衝浪恐怕將會面臨後繼無人的情況。

在現役衝浪選手本就不多的情況下,爆發力充足、具有無窮潛力的青少年選手更顯重要。但礙於傳統價值觀以及台灣現有政策的關係,要吸引青少年參與衝浪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如何讓選手的接棒不會出現斷層,這將成為協會未來將要面對的最重要課題。
整合各方資源,讓衝浪能見度更高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衝浪選手!」在台灣如果說出這樣的話,周遭的人們很可能會勸你放棄這個夢想。很明顯的,目前衝浪所能運用的資源嚴重不足。對協會來說,除了將現有資源整合,讓有限的資源可以有最大的發揮之外,更重要的是創造資源。如此除了讓各項賽事及活動可以更順利運行之外,也能讓青少年選手們對於台灣衝浪的未來更有信心。


今年(2019)一月,由國巨集團出資成立的YAGEO Surf Team國巨衝浪隊,是台灣首支職業衝浪隊,目標是帶領台灣的浪人走進國際,以世界衝浪聯盟(以下簡稱WSL)的職業賽事為目標,讓台灣的選手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國際大型賽事,自我挑戰的同時也將為台灣的衝浪帶回寶貴的經驗值。從2018年開始,閃銀(Quiksilver & Roxy)也正式贊助CTSA的各場賽事,這對台灣的衝浪來說無疑是令人振奮的強心劑。
除了企業的贊助之外,衝浪近年在各大媒體令人誤解的報導下,也在一般民眾心中留下負面的印象,若想推廣衝浪,一般民眾的觀感也將會是一大課題,如何在提高能見度的同時也讓衝浪能夠在一般民眾心中留下好印象?
台灣的衝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篇文章由Quiksilver & Roxy 提供贊助